點擊收聽廣播:
上一集的節目內容中,我們從史丹佛最受歡迎的人生設計課「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書中談到了要如何找到自己在哪裡和生活方向,也做了小練習,找出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很投入並且感到活力充沛的,還有你的工作觀、人生觀有沒有和你現在的生活一致,你可能聽完、做完練習之後會開始緊張的問,那我到底要如何開始跨出那一步行動呢?
這集的廣播我們就要進入第二階段 — 開始設計生命,找到自己的定位後,我們現在該往哪裡去?如何開始行動幫自己規劃生命,以及該注意什麼事情。ˊ
在廣播正式開始之前,我也請你再準備好紙筆,待會在節目中還會有小練習,如果上一集的小練習還沒有做完,那麼我想請你先暫停這集廣播,回去做上一集的小練習唷!
準備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1 給自己多一點選項,人生有選擇才會活得如魚得水
作者提到大部分人會卡住的原因,就是沒有給自己多一點選項。例如「覺得自己只能做以前做過的事情」,因為之前的就業經驗都是做服務業,沒有其他行業的經驗,所以我應該就是要繼續從事服務業?
再來就是「以為做該做的事情就會讓自己快樂」,依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之前是念美術系的,所以我就順理成章地應該要從事美術設計、畫室老師等等這個科系的相關行業。
因為沒有給自己選擇的餘地,還有無效錯誤的想法,覺得人生就是只有那條最正確的道路,然後因為找不到,無限的卡在原地而感到不快樂。
「人生可以有很多條道路,我們可以選擇要先開闢哪一條路。」
#2 放棄最好、最正確的人生想法
我們只能活一次,但人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記得第一集的節目內容我們談到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波段式嗎?也就是說這一生裡我們可以有很多段值得活得精采人生,我們可以計畫並且選擇去做很多不同的事情。
作者也呼籲我們,不要再想著如果有沒有最好版本的自己了!現在的你就是最好的版本,這樣我們才能夠專注在當下朝著理想的自己前進。
「沒有所謂最美好的人生,通通都很好!」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到有一次男友問我:「如果宇宙的平行世界中,真的存在另一個我們,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好版本?你覺得最好版本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當時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我是這麼回答:「你怎麼會知道另一個世界的我們是最好的我們呢?你是用什麼衡量?如果說現在的我們其實都是最好版本的我們呢?說不定在另一個世界的我,是一個不敢冒險、不懂得自我成長、還有可能是一個無聊又沒有幽默感的人呢!」
#3 狡兔有三窟,為自己的生命耍點小心機沒問題!訂定自己的奧德賽計畫
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就跟「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的道理一樣,尋找白馬王子這件事情是一個 SCAM,不要被北七的偶像劇給洗腦了!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你想找的「那一個人」。
「不要想到第一個點子就陷進去了」
愛上第一個主意,然後拒絕放手,就跟盲目地陷入一場不對的愛情一樣,我們在找對象的時候一定也是多交朋友才會知道想要和什麼樣的人交往。
我們的腦袋其實是一隻大懶蟲,總是要我們做最簡單的事情,像是本來想認真做事,卻在上網耍廢就是證據,所以腦袋會盡可能地簡化思考程序,除非我們刻意練習,當我們腦中出現了第一個想法,腦袋這個損友就會告訴你:「選它吧、就選它吧……」,通常它就是讓你誤入歧途的原因。
好的接下來就是重頭戲--開始設計生命啦!這裡我們不只要設計一條路,而是要設計三條在生命之中可以走的旅程,而且三條路都是可行性高、五年內可以辦到的計畫,而且每一個計劃都是「A計畫」。
人生一:你目前做的事情
這一條路是你心目中很渴望,很想要去做的一個點子。
人生二: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
比如說未來這個職業可能會消失,或是你目前想到的點子行不通,那麼你還會想做什麼事情。
人生三:如果錢不是問題、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做什麼、想怎麼過人生
這條路是你做下去後,雖然還無法靠它養活自己或變得大富大貴,但是不會被人閒言閒(People don’t give a shit about what you’re doing. Just like you don’t care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are doing in their life.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煩惱,沒空去管別人要做什麼,去管別人還有閒言閒語的都是自己對生活不滿然後吃飽太閒。)屏除這些因素後,你會很想去做什麼事情?
而在這三個人生中,我們必須要考量的事情有:「手邊擁有的資源(需要的時間、金錢、技能、人脈)」、「喜歡的程度」、「有自信可以做到的程度」、「和你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有沒有符合」
每一個人生都要取一個名字,而且也要問問自己三個問題,例如:你會學習到什麼和得到什麼經驗?選擇這條路會對你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和改變?你的人生可能會是什麼樣子還有會扮演什麼角色? 等等。
#4 不要一頭栽進去,先詢問正在這條路上的人
想想看本來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要開始每天上健身房重訓,舉重三四十公斤,沒有先做功課就開始一切,結果受傷而放棄,造成自己極大的痛苦,所以一開始一定是要先從自己體能可以適應的活動開始,接著逐漸增強訓練,才能達到理想的體能體態,做點功課會讓自己少走冤忘錄。
在開始之前其實可以先去問問看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情或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人,聽聽他們的故事,他們如何進入這行、需要做什麼準備、現在是如何度過一天等問題,工作內容喜歡和討厭的部分是哪些?再來評估自己是不是能夠接受這樣的生活。
訪問完相關領域人士之後,還要換自己稍微實際體驗看看,比如說想要開咖啡廳,那麼可以先去咖啡廳兼職,看看這個行業實際的工作內容和情形是如何,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就很像我們去買衣服的時候,衣服看跟穿起來是兩回事,如果沒有試穿結果發現不合自己身形,結果花冤望錢買衣服。
#5 重點不是選的這條路正不正確,而是學會做選擇
我們會想選擇改變生活,最終的目標都一樣,就是想要幸福快樂,重點是選擇的方式和下定決心之後如何行動。
比如說:時常都遇到爛男人、爛女人,不是這些人(選項)的問題,而是要反問自己是不是有抱持著錯誤的想法?想找一個是賢妻良母型的女生,結果跑去夜店找?想要一個有上進心的另一半,結果自己生活中時常耍廢?想找一個理想的男友,但是跟他交往前,他做了件違反你原則的事情,你默默接受也沒有堅定自己的立場,結果一頭栽進去後發現是不對的人?這些都是選擇和行動錯誤。
在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正視自己最重要的想法,用聰明的方式來選擇。
但是如果你發現選項太多了,無法選擇怎麼辦?那就是一樣要聰明一點「放手」,用前面的方法問自己這些選項是不是真的需要,把不必要的選項歸成一類然後通通劃掉刪除繼續往前走!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因為想買麼東西,而苦惱沒有錢,但是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那件衣服我買了會常穿嗎?那雙鞋子我真的有需要還是只是想買來讓別人看到自己很潮?如果不是真正需要那就不會嫌缺錢了!
我們前面探索可能、設計出可行性的道路後,就不要再想了,做決定之後就開始行動!接著在路上慢慢做中學,專注在當下,就不會讓自己一在原地打轉浪費自己的未來和生命。
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愈多愈好,而是需要的東西少。
#6 失敗了怎麼辦
失敗這個問題也是被大量的拿出來探討,失敗沒有什麼好丟臉的,重點是我們要對失敗免疫,方法就是積極行動、趁早失敗,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後就會免疫,覺得不痛了。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大學的時候我參加排球系隊,一開始加入球隊的時候,都打到滿手臂瘀青,到最後天天打球,我的手就不會痛也沒有瘀青了!
講得那麼簡單,做起來很難啊!所以要怎麼樣讓自己打強心針?
要對失敗免疫的方法就是要「定期練習檢討失敗」:記錄自己的失敗、分類失敗、找出解決成長的方法。
紀錄失敗
要養成「化失敗為成長的習慣」,就要定期做功課,回顧過去並寫下搞砸了什麼事情。例如我在做完廣播後會寫下檢討紀錄,看看自己可以再什麼地方做得更好。
分類失敗
失敗是可以被分類的,有可能是一時的不小心而「失誤」,或者是這個錯誤不斷反覆的出現就是你的「弱點」,分類出來後就會比較有方向知道要如何改善。
解決方法和成長心得
問自己在這些失敗中學到了什麼?哪裡出錯了?下次可以怎麼做改善?
把失敗化成實質可見的東西,才不會讓自己不斷陷入在懊惱之中,並且對失敗這件事情免疫。
#7 設計生命是永遠的事情
設計人生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就和健身運動一樣,我們不可能現在把自己練成火辣身材,接著就此停止,然後一輩子都會繼續長這樣了嗎?當然不是,還是要持續運動健身、飲食健康下去!
人活在這世界上就是要做點什麼事啊!工作是沒有做完的一天,遊戲永遠沒結束,愛和健康沒有盡頭,只有在我們死了、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停止設計人生。
其實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就是在幫自己設計人生,因為會碰到各種選擇,說到這裡我又想到Netflix上的影集Black Mirror的最新一集《Bandersantch》很特別的是,觀看這一集的我們也像玩RPG遊戲一樣,這集的故事主角是一位遊戲設計師,可以幫主角選擇他要說的話、做的事情,到最後都會有不同的結局,那最後的結局不管是什麼、好或不好都是很主觀的,我其實蠻滿意屬於我最後的浪漫式結局。
雖然設計生命不能保證絕對會達成你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會活得有所選擇,學會了選擇才會快樂。
「當你開始改變、行動,這條路上帶來多大的衝擊,充滿不安或啟發人心,不會讓你變成另一個人,只會讓你更像自己。」
#重點整理&總結
1. 人生沒有最正確的那一條路,而是有很多條路,重點是我們選擇要先開闢哪一條道路,要留給自己選擇,人生才會如魚得水。
2. 沒有所謂最好版本的自己,你現在的人生就是最好的版本,放棄這個想法我們才能專注在當下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前進。
3. 不要讓自己陷入一個點子,掉到第一個想到的點子的陷阱之中,而是要為自己計畫三條可行性高的人生A計畫。
4. 找到正在做你想做的事、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人,聽聽他們的經驗和故事,先做點小嘗試來試試水溫,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如果發現有錯誤就要立馬修正重擬計畫。
5. 選擇沒有正確不正確,而是有沒有用對方法、聰明的做選擇;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愈多愈好,而是需要的東西少。
6. 定期檢討失敗,才能養成「化失敗為成長的習慣」,讓自己對失敗免疫。
7. 生命設計沒有結束的一天,我們要不斷地重擬修正計畫,或是計畫下一個新的生命藍圖。
我在讀這本書做練習的時候,發現了很多自己以前都沒有看見的盲點,重新檢討認識自己真的想要什麼東西,這本書幫助了我很多,所以我想分享給其他人,因為我知道陷入那種處境有多痛苦,希望這集的廣播對你有幫助!
最後最後如果你喜歡這集廣播的分享,我也想請你幫我把它分享出去,一個小動作支持我的廣播繼續下去,還有想要追蹤茱恩非直線人生每周最新內容的話,那就訂閱電子報吧!
謝謝你的收聽!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或寫信至 yujunliveoer@gmail.com 給我。
本文參考推薦書籍: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劃課,用設計思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照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內容為chenyujun.com擁有,若想要轉載或引用文章,請來信詢問 yujunliveoer@gmail.com,違者必究。